2025年下半年中国锂电池出口展望
1. 关税调整释放短期红利,出口规模有望回升
中美关税缓和:2025年5月《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》将车用锂电池关税从173.4%降至58.4%,非车用锂电池关税从156%降至41%,直接降低中国企业对美出口成本。以宁德时代为例,动力电池出口成本下降12%,储能系统利润率提升3-5个百分点。
订单窗口期:关税下调后,储能电芯对美出口量预计在5-6月环比增长20%-30%,碳酸锂需求预期上调至135万吨。
关键材料豁免:锂、钴、镍、石墨等核心原材料关税豁免(中国占全球锂加工产能70%、石墨负极产能85%),缓解美国供应链压力,利好赣锋锂业、贝特瑞等企业。
2. 储能市场持续爆发,欧美需求主导出口结构
欧美储能需求强劲:2024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口订单超120GWh,欧美占比73%,主因314Ah大电芯(2025年渗透率超70%)及5MWh系统的高性价比优势。欧盟《新电池法》推动碳足迹合规,中国企业加速在欧洲建厂(如宁德时代匈牙利工厂)以满足本地化要求。
新兴市场增量:中东红海新城2GW储能项目、东南亚电动车产业园建设,推动“一带一路”市场占比突破60%。
3. 技术迭代与全球化布局应对贸易壁垒
技术升级对冲高关税:
固态电池突破:宁德时代硫化物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500Wh/kg,2025年小批量装车,规避传统锂电池关税限制。
材料体系创新:磷酸锰铁锂(LMFP)市占率超20%,硅基负极渗透率提升至15%,降低对受限材料(如三元正极)的依赖。
全球化产能布局:
欧洲本地化:宁德时代德国工厂、国轩高科斯洛伐克工厂投产,规避欧盟碳关税及“70%本土化率”要求。
东南亚转口:印尼、越南建厂利用低关税(约10%)及镍矿资源,再出口欧美市场。
4. 政策风险与供应链挑战仍需警惕
地缘政治反复性:美国若重启“80%关税”策略,或扶持锌溴液流电池等本土技术,可能挤压中国市场份额。
欧盟合规成本上升:电池护照(2027年生效)要求供应链透明化,中国企业需投入更多资源优化碳足迹(如天齐锂业零碳工厂)。
原材料价格波动:锂辉石价格跌破700美元/吨,长期压制碳酸锂反弹空间;印尼镍矿出口限制倒逼企业布局非洲资源。
5. 出口结构调整: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
高端化转型:中国正将高端锂电池产品占比从25%提升至40%,4680大圆柱电池、CTC技术(体积利用率75%+)增强溢价能力。
差异化市场策略:
欧美高价市场:西班牙出口均价119美元/个(2024H1),聚焦高能量密度、长循环寿命产品。
东南亚低成本基地:越南、印度承接低端产能转移,占出口量40%,支撑规模扩张。
总结与建议
2025年下半年,中国锂电池出口将呈现“短期反弹+长期分化”格局:
机遇:关税松绑释放订单红利,储能需求驱动结构性增长,技术升级巩固全球竞争力。
风险:政策反复性、技术替代威胁及供应链分割风险需动态应对。
策略建议:
加速技术授权与合资模式:如宁德时代与福特合作,规避美国IRA法案限制。
强化区域化供应链:在欧洲、东南亚布局一体化产能,分散地缘风险。
深耕循环经济:通过格林美等企业建立海外回收网络,降低原材料依赖。
预计2025年下半年出口额将环比增长10%-15%,全年市场规模向900亿美元目标迈进,中国在全球锂电产业链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巩固。